琼西地区崛起两条“炼—化—售”产业链
原题:油化“双轮”驱动,助力海南实体经济发展 琼西地区崛起两条“炼—化—售”产业链
4月18日,一艘满载中海油自产原油的油轮抵达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方石化”)附近码头,几天后,这批原油被加工成成品油销售实现增值。
4月13日,一艘希腊籍的26万吨巨型油轮驶入洋浦港并安全靠泊在原油码头上,通过钢引桥上的管道,一批产自中东阿曼的黑色原油输入中石化海南炼化公司生产装置,而后被加工成各类石油产品销往岛内外。
自2015年投产,位于东方市的东方石化累计加工原油613万吨,产出成品油593万吨,纳税73亿元,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而素有海南新型工业“一哥”之称的海南炼化,每年油品产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满足海南全岛的成品油市场需求。2018年一季度,海南炼化完成加工原油量160万吨,全年力争完成加工856万吨原油的目标任务。
同为央企巨擘麾下企业,近年来海南炼化和东方石化先后崛起,成为琼西地区两条“炼—化—售”产业链,助力海南实体经济发展。
东方石化是中海油在琼唯一炼油化工企业,隶属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中海油积极谋划在琼发展下游产业。2015年,东方石化200万吨年处理能力的原油炼化等8套主装置建成投产。此后,东方石化践行“增值不增污”的发展理念,2015年投资近2亿元建设投产一套5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具备国V汽油生产能力;2017年,再投资近3亿元建设投产一套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油品全面达到国V标准。
与此同时,东方石化积极谋划推进精细化工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计划建设一套20万吨年产能力的丙烯腈装置、7万吨年产能力的MMA(甲基丙烯酸甲脂)装置、21万吨年产能力的SAR(废酸回收)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力争2020年投产。
除却炼油与化工业务如火如荼,中海油在琼油品销售业务也有所斩获。目前在海南挂有中海油和中石油两大央企LOGO的加油站达20多座,分布于海口、三亚、澄迈、儋州等地。在琼油品销售业务的拓展,使得中海油在海南形成“炼—化—售”完整产业链。
“我们不是简单的炼油生产销售企业,我们走的是精细化工路线,这是公司在低油价的境况下依然盈利的关键。”东方石化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说。
目光转投海南炼化。在海南工业经济大盘子中,油气化工所占份额最大,其中的龙头企业——海南炼化的工业总产值则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半壁江山”,堪称推动海南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9年来,海南炼化纳税额连续排名我省首位,产值一度占到了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2013年底,海南炼化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建成投产芳烃联合装置,这是中石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首套大型芳烃生产装置。
“第二套芳烃生产装置已于去年动工,计划2019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海南炼化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记者梁振君 通讯员张光明 张勇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