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休闲时间>艺术书画

主动建构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的画派

2014-03-24 21:15:44来源:本站点击:31

       海南这些年来,有关部门愈来越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加大了对文化艺术的投入,也出现了像“达达瑟”,“黄道婆” ,“下南洋”等一批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精品,创造了一种品牌效应。而反观美术领域,虽然海南的美术家们这些年也不断在努力,不断在各种全国展览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奖牌,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基本上是单兵作战。尽管省委宣传部及省文联这些年来不断出台一些政策,在艺术家举办个人展览及举办相应的展览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扶持,美协及画院等社团也为此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为海南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海南至今仍然没有美术馆,无法满足人们愈来愈需要的文化精神需求,再加上美术教育及人才诸备的相对滞后,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美术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缺乏主动出击、有意识、有步骤地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对外宣传、拓展本土文化艺术,打造属于海南的艺术大师的文化战略意图。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从2003年开始,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作为一个新的文化品牌,这是广西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五个文化发展战略重点,广西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把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等优秀文化品牌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广西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展览、创作和研讨等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2007年12月26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为例,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250余幅,包含四大主题,分为“水墨南方”,展出中国画作品100幅;“南方的风景”,展出油画100幅;“彩色北部湾”,展出水彩画作品50幅。此外,作为对漓江乃至广西美术资源的延伸,展览专门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表现漓江山水风景的“经典漓江”板块,展出了20世纪绘画巨匠徐悲鸿、李可染等画漓江的代表作。这个展览在展出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新闻网页的搜索量达到11万多条,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凝聚人心。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和展示的平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从广西现象中我们反观海南,我们拥有同样非常丰富的艺术创作资源,如海南的黎苗文化、雨林文化、海洋文化、红土文化等艺术创作资源珍贵而独特。特别是被誉为“活化石”的黎族民间艺术形态,为艺术家在内容的选择,深化和形式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空间。许多近现代的艺术大师也曾以海南的自然资源,创作了许多精品佳构,如关山月、黎雄才、吴冠中、古元、靳尚谊等。从艺术积淀的角度看,海南和广西并无太大差距,海南也产生过影响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大家,如苻罗飞、叶云、卢鸿基等,以及在中国美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汤集祥、林敏豪、陈新华、关则驹、邓子敬、张祯麒、杜鸿年等人,杜鸿年后半生一直在海口画院工作,其在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港》,便是取材于海南而创作的。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缺乏深度的挖掘与推广,把这些优秀的宝贵财富都锁在箱底了。
       今天,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己经到了把艺术品牌的问题推向前台的时候了。重视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创造本土艺术品牌不应该是艺术家的一厢情愿,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许有人会说,品牌需要时间,需要积淀,它是一个时间过程,是一个累积渐进的产物,不是一口就能吃饱的。的确,时间对品牌的形成很重要,但我们必须主动去做、必须主动去实施。现在这个阶段是一个海南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期,把握得好,就能够加速品牌的形成,把握不好,我们就会被历史的车轮远远地扔在后面。 
       一个地区美术品牌的形成问题,光是艺术家努力是不够的。它必须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捆绑起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施。这就需要有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我们要想对外树立起海南的地域美术品牌,为海南的美术在中国艺坛上争得更广阔的空间和话语权,除了艺术家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毕竟,在当代社会,品牌力量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它需要整体的策划、宣传、包装和推广,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当今中国,各种艺术品牌的打造,己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破土而出,在这种形势面前,海南的美术将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呢?
       首先,我认为打造海南的美术品牌必须强调地域特色,也就是要强调绘画的地域性。但是,由于海南美术家们对于地域美术普遍具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地域美术就是民族风情或是风俗画,使得地域美术在海南缺乏有深度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当然,这也和海南美术长期以来理论研究的学术缺位有关系。因此,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去阐明地域美术的学术价值。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不断发达,当代西方的观念艺术正以霸权的形态强势进入到发展中国家之中,并自然而然的在年轻人心中(如八十后、九十后)合法化,正常化了。西方国家试图以这样一种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上,同时也带来全球生产生活的模式化和单一化,以及不顾环境特点的掠夺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摧毁了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使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变异和分裂,使人们失去了认同感、安全感,所以“地域性”的思考已成为这一反抗与重新出发的基点。因此,地域美术的提出既是对地域美术价值认识的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地域美术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当下的这种原生态文化不断遭到破坏的状况下,对地域美术的研究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毕竟,对于世界美术来说,地域美术具有不可忽视的情感价值因素。世界美术也正是由不同地域美术所组合而成。而地域美术则是表现固定区域的美术,它其实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一个地区的民族长时间以来积淀形成的精神与品格,也就是一个地区的精、气、神,地域美术正是表达着这种浓得难以化开的乡土之情。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怀斯先生曾在他的自叙文章中说过还么一段话“我认为一个人艺术的进境与深刻是和他对事物的爱恋程度有深厚关系的,我画查兹佛德附近的山丘并不是它比别处的山丘优美,而是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它对我有特殊的意义”。怀斯还说“欧洲对我而言毫无意义,目前只有一件事鼓舞我不断前进,那就是建立美国的艺木家能创造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信心”。怀斯的这种态度,显示了他的独立、自尊、自信与自我价值的认识。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对于艺术家具有绝对的影响。从怀斯的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其故乡的风土人物,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表象的风土人物,我们感受到的是其作品中隐寓的象征性,以及那充满真实性、含着一股静寂与淡淡的哀愁,那些平凡中赋予情感、洋溢着动人肺腑的诗意。这一幅幅引起人们灵魂深处共鸣的画面以及这肺腑之言,对我们研究地域美术应该有极大的启发。
       海南作为我国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岛屿,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其独特的地貌、生态、气候与民俗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而具有“活化石”之誉的海南“黎苗文化” 以及那些从末在美术史上留下可供借鉴的题材,更是海南文化的一朵奇葩,但如何把原生态的海南文化特点转化成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充满浓厚情感内蕴而又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地域绘画风格作品,使地域性绘画突破题材的表面层次,从而传达出作品蕴含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富有海南地域文化精神及强烈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又是海南艺术家们需要思考与勇于担当的一项时代课题。
       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我们提倡地域美术,并自觉投身其中,自觉、主动去创造具有海南强烈的地域风格的绘画艺术作品,又具有非常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此外,强调海南绘画的地域性并不意味着海南的绘画艺术只有一种风格,它是海南绘画创作学术目标的总课题,在这个总课题里面它包含了写实的、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象征的多种风格,因此海南绘画的地域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与营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前瞻性地做一些工作,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的画派必须有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它们应该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这不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的艺术发展进程中都是如此。而在海南美术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理论工作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实践的探索,当前打造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的画派的艺术实践中迫切需要理论的配合与指导。因此,不管是在展览作品的总结,还是学术研讨上我们都应该有针对性地邀请评论家对此进行梳理与研究,以便从更高的视角去厘清地域美术的创造性。同时借助媒体的不断宣传与政府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以此形成一个浓烈的艺术氛围,从而推动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的画派的形成。

 

上一篇:新法新精神――周盛荣画竹
下一篇:东方“三月三”将展演千人织黎锦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广告联系|联系我们

地址:海口市龙昆南路43号吉佳居408 电话:0898-66717707 手机:13876184121 Email:13876184121@163.com 联系人:符先生
Copyright©2008-2009 hn88.net. All Rights Reserved琼ICP备16001093号-1 技术支持:海南建站中心
温馨提示:本站网站部分图片及文字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采用信息,请核实相关法律手续,如有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与本网站无关。